羌族传统文化(羌族文化及民风民俗)

羌族传统文化(羌族文化及民风民俗)

大家好,全面解读羌族文化特色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羌族民俗文化特色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全面解读羌族文化特色和羌族民俗文化特色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羌族文化有什么特点?

住房建筑

羌族以其独特而精湛的建筑艺术著称于世。其中以碉楼、石砌庄房、索桥和栈道为有名。碉楼:用石块、石片以稠米浆制的胶泥黏合砌成。通常有四角、六角、八角几种形式。可达十三四层,高十余丈,经久不损。从功能上分,有用于警戒的“哨碉”和用于实战防御的“战碉”。今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还保留三座石砌的碉楼。庄房:这是羌族人对自己住房的称呼。呈方形,一般人家都是五层楼高。层用于养家畜;第二层是“咪达屋”和居室,“眯达屋”就是羌家火塘,相当于汉族的厅堂,火塘上方为供祀;第三层是储藏“猪镖”腊肉的地方;第四层是堆放粮食、杂品的贮藏室;第五层是一个小和祭台,叫“若基格”,是供奉“阿爸木比塔”(白石神)和朝拜神灵的地方。屋顶是晒坝,用来晒粮食,同时也可供小孩玩耍。其中古老、神秘、羌族特色的是理县桃坪羌寨,被喻为是“神秘的东方古堡”。

匠心独云的羌寨与碉楼建筑

羌寨多建于高半山上,由几户到一二百户聚寨而居。寨中一般都建有碉楼。羌寨碉楼有古老的历史,2000年前的《后汉书•西南夷传》描述的冉駹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室,高者十余丈”的所谓“邛笼”即今羌语碉楼之意。

羌族山寨选址考究,几乎都在高半山地势险要地带,向阳背风,地基坚固,不受山洪危害,砍柴取水方便,离耕地近的地方集中建房。每一座房屋院落都在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平地的前提下,结合地形变化的特点,沿着等高线布局,分台筑室,成长条形排列。房与房、户与户紧密相连,纵横交错的巷道作为全寨的交通之用和与各家各户的大门紧密相连。巷道一般很狭窄,有的1—2米宽,有的只能容二人擦身而过。整个羌寨环环相扣,浑然一体。较大的羌寨,包括碉楼建筑,犹如一处结构严谨、构造复杂的古城堡。

房屋建筑材料大都是就地取材,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羌锋、羊龙山寨,以块石、片石加黄泥砌成。萝卜寨、布瓦山寨以黄泥夯筑或二者兼用构成。

住房一般为二层或三层平顶房,整体成梯形,后墙和房屋上部高于前半部。下层圈养牲畜,通院门,中层住人,顶层作堆放谷物等用,上层房背小楼顶供白石神。居住安排方式是人在牲畜之上,神在人之上的习俗信仰。

羌寨供水可以流遍全寨,有向每家供水的水道。进水口建在寨子处,引渠水或泉水,水口处如都江堰水利工程一般利用水的天然冲力自然分水。水道一般在巷道旁修,渠道下用石板盖起水渠盘绕流过全寨。渠上不少地方开有天窗,为各家取水、洗涤之处,羌锋、桃坪羌寨为典型。这种取水方式构思巧妙科学,研究水利的专家慨叹为羌族水文化。

服饰

建国前,羌族衣着以“麻布衫”和“毪衫”为普遍。用自产的大麻(俗称火麻)剥皮纺成线,再织成布,用木灰加水煮,加以漂白。“毪衫”是用牛、羊毛纺成细线,织成毪布缝制而成。此外,还有皮褂,用牛、羊皮或狩猎的岩羊、盘羊、山驴等皮缝制而成,短而无袖,套在麻布衫上,经久耐用,美观大方,男女老少均穿。

羌族男子喜欢包青色或白色的头帕,穿自制的长过膝的白色麻布或阴丹蓝布长衫,外套一件羊皮袄,腰束挑花织带。在临近松潘、黑水一带的男子还喜欢留长发,缠成丝线编成辫子饶成发髻于脑后。羌族妇女喜欢缠青色或白色的头帕,衣服一般都有花边,衣领上镶有一排银饰图案,腰系绣花带,足穿钩尖绣花鞋,喜欢带特大的耳环和圈子、毡子、银牌等饰物。的是巧夺天工的“刺绣”,已成为九环线上的一朵奇葩。

随着时代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羌族服饰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但独具民族特色的云云鞋、绣花鞋、尖尖鞋、绣花圈腰以及传统皮褂等今仍常见。

饮食习俗:

羌族也喜欢喝自己酿成的咂酒,有特色的是熏制的“腊猪膘”,也是馈赠客人的好礼。逢年过节全寨人聚在一起,燃起熊熊的篝火,喝着鲜美的咂酒,唱山歌,跳锅庄,气氛热闹非凡。

婚姻

羌族婚俗礼节比较繁琐,各羌区婚俗都大同小异。婚姻程序有以下十一项。1、订亲:父母为子求亲,先请“红爷”(注:媒人)带上两瓶酒以及点心之类去谈亲,女方父母同意时会接待“红爷”,否则退礼婉谢。若同意,男家遣“红爷”带上两斤猪肉,两瓶酒到女家吃“许口酒”。此时不请外人,只有本家和“红爷”商定吃“订婚酒”日期。2、订婚酒按女方房族多少,男方家备肉和青稞酒一坛,女家请房族到齐后,由“释比”(注:端公)向诸神通白求佑,此酒又叫“响坛酒”。3、婚期酒,男家认为该办喜事了,又请“红爷”带上礼物去女家转告,女家一般会同意,若女家经济困难,与男家协商资助,认可后,即吃“插花酒”。4、报期酒:男家请“释比”按男方生辰八字择期后,用红纸封着交给“红爷”,并备上酒肉和彩礼布,前往女家报期,请房族及四大门亲,说明男家婚礼准备情况,女家多少人送亲等。5、婚前准备:男方要请寨内亲房、邻里帮助,明确分工。所有帮忙者在婚前请去“搭棚”,吃“搭棚子酒”。6、女花夜:男家搭棚之日是女家花夜之时,此日吃花夜酒的亲朋邻里和房族给女家挂礼或给新娘丢拜钱、物,新娘在神龛前边哭边拜。7、发亲:此时大家都很激动,唢呐不断吹着“留恋调”,新娘与母、姑、嫂、友哭成一团。8、拜堂(又叫周堂),除拜“纳察堂”(白石神前拜天神、羌祖)、拜“五谷堂”(拜升或斗内装的青稞)外,多与汉俗大同小异。9、上礼安席:拜完堂后,新娘拜礼敬烟给众客人。10、男女家都要在各家正宴第二天,谢客、谢相帮执事,男方还要谢“红”、谢“唢呐”。11、回门:第三日新郎携新娘带上礼品到岳父家回门。这种婚俗一直沿用,基于程序在聚居处的不同少有变化。

丧葬

羌人的火葬习俗是源远流长的。古籍载“羌人死,燔而扬其灰”,“人死无椁棺,贵贱皆焚一所”,“死则焚尸”。对火葬习俗有多种传说,一说为羌祖燃比娃是一毛人,与天神之女木吉珠相爱,天神怒,罚其烧火,想烧死他,燃比娃经天火烧后去毛变俊;一说为羌祖上天偷火种几次被捉。后用白石藏火下凡;一说。人死后火焚会烧掉生前罪孽,尽快投生等。

节日

羌历年是羌人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均举行庆典,一般为三五天,有的村寨过到十月初十。十月初一这天,县内各羌寨都要还愿敬神,“释比”在八月起就忌觜(忌吃葱、蒜类)为祭祀作准备,祭祀则以羊、猪、鸡为主,告请神灵来领会。全寨人都要在这天到山神处祭祀,祈求来年五谷奉登,人丁兴旺,六畜满圈。全寨人还要在“释比”率领下,敬寨盘业主。祭祀完毕后,共喝咂酒、吃肉、跳锅庄。节日期间,羌人还要相互迎请,送礼走亲戚。

羌族多神信仰

古时羌民生产力低下,科技知识贫乏,无法理解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而产生“多神信仰”,认为“万物有灵”,包括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动植物山、石、水、土、日、月、星、辰、风、雷、雨、电等自然现象,都是有“灵”的,没有“灵”的东西就不能来到这个世界。羌人迁徙到岷江上游的高山深谷,常遇到气候多变:旱、涝、雹、洪、风;地质多变:崩、塌、垮、陷裂;其它诸害:、疫、瘟、虫;加之猛兽禽危害,认为“神”才能管理、控驭这些灾害,人们只有“敬神”才能消灾灭祸。羌区宗教虽受佛、道、喇嘛教的影响,但仍保留着原始“图腾”的内核,停留在多神崇拜的阶段,把与人密切相关的物都尊崇为神。各种神各管各的执事,因受地域环境影响,各地神的名称、祭拜不同。一致的是均崇敬天神“木比塔”,诸神均由“白石神”为代表。

羌人崇拜的神有①自然神有:天神、太阳神、月亮神、星星神(俗称“星宿”)、山神(每座山都有神名)、水神(有井、溪河、江)、火神(电闪、磷火)、龙神(雨、雪)、雷神、田神、土地神(有家神、青苗、长生等)、道路神、石神(白石、峻岩)等等。②动植物神有:六畜神(马、牛、羊、鸡、犬、猪)、树神、五谷神等。③部落地域神:地盘业祖神、寨神。④家神、祖先神、男女祖先神、男女保护神、房神、圈神、门神、灶神、角角神、仓神、火塘神、媳妇神等。⑤劳动工艺之神:石匠神、铁匠神、木匠神、巧神(智慧神)等。还有观音、如来、老君、玉皇、关圣、川主、地母、娘娘、平正、乩仙、罗汉等。羌人自己尊崇的神都有出自和神话传说,是与所从事的各种生产和有过重大贡献的人以及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联的,认为这些神能支配民族兴衰、人畜安全、五谷丰收。

羌族祭山会

“祭山会”又名“山会”、“山神会”、“转山会”、“塔子会”、“祭天会”、“还原会”,是羌族保留今的传统祭会。是祈祷天、地、人间诸神,保佑羌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森林茂盛、地方太平、百事顺遂的大典。绵虒、龙溪、雁门等地因各农事季节不同,祭祀日期同,但多在春、秋二季。龙溪、绵虒在农历八月初举行,雁门在四月举行。祭会大多以一村一寨为单位,举行前,过去一般都由会首轮流担任筹备,会首要约请几位得力助手协助。

羌族的风俗文化

羌族今保持着古老的人生礼仪,孩子出生后,女婿要携礼向岳母家报喜,亲友带着衣物、祝米、鸡蛋和挂面看望产妇。羌族男子十五周岁时要举行成年礼,届时亲朋好友围着火塘而坐,受冠礼者身着新衣,朝家中神龛下跪叩拜,并接受释比代表天神馈赠的礼品。

在羌族,火塘是神圣的,任何人不得跨越火塘,不能在火塘边吵架或说不吉利的话。羌族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丧葬习俗,葬式分火葬、土葬、岩葬、崖葬几种,其中火葬的历史为悠久,后受汉族影响,将土葬作为主要葬式,并一直保留今。

羌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明。羌族人民几千年前就发明了“悬筒渡索”的溜索和竹索桥及挑桥、偏桥、木桥、石桥等,使生活在险恶环境中的羌民保持与外界的交通往来。竹索桥一般长达二三十丈,不用铁钉,没有桥墩,只是用多条竹索并排横跨江面,上铺木板,可通行人畜,是古代桥梁工程技术史上的奇迹。溜索是古老羌族的一大发明,并保留今,只是竹索已换为钢绳了。

解放后羌区交通巨变。公路从无到有,如今乡乡通公路,一半的村有机耕道,还有两条国道,四条省道通过羌区。解放前到成都要行走数十天的路程,如今半天即可到达。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羌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羌族的风俗文化是什么?1、“羊”文化:羌族从信仰和生活都和羊密切相关,民族标记就是“羊”。羌族祭祀天神用羊、吉祥物是羊;生活上吃、穿、用的都离不开羊。2、“白石”文化:羌族对白石情有独钟,认为“神圣而吉祥”。原因之一是对白色的传统崇拜;之二是历史上白石曾经帮助他们打败了敌人而能够在今天的居所(四川岷江、涪江流域)结束长途迁徙和逼迫,终于安顿下来。3、释比文化:羌族的民族宗教信仰中,作为的神职人员被称为“释比”(音:Rebbi),他们是羌族中的宗教、祭司,也是巫师,担当神和人、人和鬼之间的中介人。他们是羌族中权威的文化传承者和知识集大成者。4、传统的天然垒石房、高碉、城墙:修建高碉是羌族的特有的传统技艺,也通常是天然石垒砌而成,却十分坚固。羌族的城墙也颇有特色。5、佩刀、陶罐与酒文化:制作特色的陶罐,特别是有波纹的双耳罐,是羌族特别是“笮”羌的特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羌族男人几乎人人有佩刀。

这和他们多战事有关,也和生活上方便使用有关,比如割肉、砍柴等。“咂酒”是用青稞或麦子做的粮食酒,集体饮用;“醉酒”是羌族的一大特色。羌族不论男女,以“醉”为豪气,常常在聚会时候酩酊大醉。

6、民族舞蹈:全民同乐之圈舞萨朗舞,与藏族锅庄同。不论男女老幼,羌族都喜欢在一起跳圈圈舞蹈。这种舞蹈围成一圈,表示全村民同心合一敬神、集体和睦同欢之意。羌族文化讲究“阴阳”,有时跳舞会把男女分在圈圈两边。有时会一男一女配搭牵手跳舞。7、特别讲礼仪的婚俗:多礼节、蒙盖头。其传说蒙盖头是自羌人传给汉人。

历史

“羌人”分为“先古羌”(秦朝之前的古羌人)和“后古羌”(秦朝之后的西羌“胡夷”民族又叫羌族),先古羌在秦统一后,和东部人群融为一体,形成汉族的胚胎。

有学者认为:包括夏、周、秦等,可能都与古羌人相关。殷商时有用羌人来祭神的习俗,被认为来自于战争俘虏,是频繁接触、摩擦的象征。

后古羌自秦朝以后从西北涌入,发展演变成为今天的部分汉族、羌族以及西南各操藏缅语族语言的少数民族,包括:藏族、彝族、白族、纳西族、普米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诺族、阿昌族、景颇族、独龙族、怒族、土家族等。

今天的所称的“羌族”,仅仅是古西羌诸部中的一支。今天的羌族以及古西羌诸后裔民族都经历了多次迁徙。今天的这支古西羌部落“羌族”在进入今天居住的岷江、涪江流域一带之前,自称“子拉族”。

羌族的民风民俗1、“羊”文化:羌族从信仰和生活都和羊密切相关,民族标记就是“羊”。羌族祭祀天神用羊、吉祥物是羊;生活上吃、穿、用的都离不开羊。

羌族人民的服饰朴素、美观而具特色。古代羌族多着皮制、毛制衣装。明代以来纺织业发达起来,则较多以麻布衣服取代皮、毛装。解放后今,服饰的面料更加多样化。男子喜包青色头帕,冬季有的还喜带狐皮帽,穿麻、棉、绸、毛面料的长衫,有的长衫饰有花边。外套为无袖的羊皮或毛、棉制皮褂,可以防寒、遮雨、垫坐,且适于劳动。

2、“白石”文化:羌族对白石情有独钟,认为“神圣而吉祥”。原因之一是对白色的传统崇拜;之二是历史上白石曾经帮助他们打败了敌人而能够在今天的居所(四川岷江、涪江流域)结束长途迁徙和逼迫,终于安顿下来。

羌族的婚姻制度为一夫一妻制。解放前,婚姻由父母包办。妇女地位低,盛行入赘,还有指腹为婚、订娃娃亲、篼篼亲等。其他还有姑舅表优先婚,新娘婚后一年内返居娘家、兄死弟纳其嫂、弟死兄娶弟妇等遗俗。解放后,特别是现在,婚姻方面的一些落后习俗已得到改变。

3、释比文化:羌族的民族宗教信仰中,作为的神职人员被称为“释比”(音:Rebbi),他们是羌族中的宗教、祭司,也是巫师,担当神和人、人和鬼之间的中介人。他们是羌族中权威的文化传承者和知识集大成者。

羌族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丧葬习俗。葬式分火葬、土葬、岩葬、水葬几种。火葬是其传统葬俗,每个家族或早期部落都有自己的火坟场,用石砌围圈,往往有碑记载姓氏与开始设立坟场年月。目前仍盛行火葬。60岁以上正常故,认为是寿终归天,要唱丧歌,举行火葬。也有遵老人遗嘱是否选择火葬的。凶死或传染死者则必须火葬。婴儿死后装小木棺置于岩洞为岩葬。也有的死婴装棺放入河水中飘走称为水葬。

4、传统的天然垒石房、高碉、城墙:修建高碉是羌族的特有的传统技艺,也通常是天然石垒砌而成,却十分坚固。羌族的城墙也颇有特色。

羌家好客尚礼,家中来客,全家热情相迎,问寒问暖。远客临门,立即备酒饭茶招待,并献敬酒歌。客人进房要让座于上方,招待咂酒、糖食、水果、茶水,唱敬酒歌以示祝福。客人谈话,不能随意打断。晚上睡觉,先安排客人睡下,除老人外,不得睡于客人先。早上起床,要向长辈、老人和客人问安。有客人和长辈及老人在场不准翘腿而坐。坐火塘四周,男女、宾主有别。任何人不得把脚放到火塘上面。

5、佩刀、陶罐与酒文化:制作特色的陶罐,特别是有波纹的双耳罐,是羌族特别是“笮”羌的特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羌族男人几乎人人有佩刀。

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现在中国官方仍定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等地,人口大约有三十万左右余人,特产与四川大部分地区相同,口味偏重麻辣。

6、民族舞蹈:全民同乐之圈舞萨朗舞,与藏族锅庄同。不论男女老幼,羌族都喜欢在一起跳圈圈舞蹈。这种舞蹈围成一圈,表示全村民同心合一敬神、集体和睦同欢之意。羌族文化讲究“阴阳”,有时跳舞会把男女分在圈圈两边。有时会一男一女配搭牵手跳舞。

一般都住寨子坪村。丹青水磨,秀美山川,在老人村、寨子坪村、黑土坡、刘家沟也以民族歌舞和坝坝宴。

好了,关于全面解读羌族文化特色和羌族民俗文化特色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文章来源于网络或者作者投稿,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三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oz.net/43380.html

(0)
上一篇 2023 年 01 月 27 日
下一篇 2023 年 01 月 27 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