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浚楼船下益州的典故(王浚楼船下益州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

王浚楼船下益州的典故(王浚楼船下益州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

《王君楼舟下益州,金陵王气悲尽。千寻铁锁沉江底,石出石出》一道流旗。世间数次伤往山形,犹在寒流之下。从今以后,四海为家之日,故旧基为笑笑、芦笛秋。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诗的前四句,把西晋的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进攻东吴的情况。当然,历史上的歼灭战的过程远比诗中的那几行要复杂得多。今晚看历史书,就是想和大家聊聊“王君楼乘船下益州”背后的故事。

公元279年11月,晋武帝司马炎下令20万大军分六路进军,攻打三国时代仅存的东吴。龙翔将军王俊(又可读作王俊)从益州(今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出兵,率领水军顺流而下。这就是“望君楼船到益州”的由来。

经过多年磨练,王军的海军已经打造成为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部队。为阻止王俊水军继续推进,吴军在长江水道要道设置铁闸阻断战舰通行,并在江中放置十余丈长的铁锥。

不过,吴军的这些安排,却被金军提前知道了。王浚下令制作了数十根超大木筏,在木筏上绑成草人,并手持一根杖,让吴军误以为金军经过。于是,这些超大的木筏顺流而下,藏在河里的铁锥卡在这些木筏上,被木筏抬走了。说完,王俊吩咐将十余丈长的火把浸香油,放在行舟上。船遇到障碍,就点燃火把,拦河的铁锁被火熔化,战船就这样畅通无阻地过去了。 《西塞山乡情》指的就是这段话。

公元280年二月初三,王浚率水师攻占西陵,杀死西陵都督刘宪等人。随后数日,王浚陆续攻占荆门、宜岛、乐乡等地。沿途许多郡县不敢抵抗金军,纷纷送来印章、缎带,表示投降。

晋军攻吴前夕,晋武帝下诏,命王俊到建平后归杜宇麾下。到达建业(东吴都城,今南京)后,受王浑调遣指挥。杜预对部下说:“王俊若能攻克建平,他将长期下河,名声已成,不宜由我控制;若王俊不能攻克建平,我指挥他是没有意义的。”王浚攻克西陵后,杜预给他写信鼓励王浚只管自己,直取建业,立下大功。与杜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晋的另一名将领王浑。他担心王俊攻下建业夺得头名,便以节度使的名义刁难王俊。王浚认为战机稍纵即逝,不愿被王浑束缚,便借口“舰随风行,难靠泊”。灭吴之战中发生的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到战争的实际胜负,却反映了杜预和王浑的高低不平的性格。

王浚的水军到达建业后,旗帜铠甲铺天盖地,威势浩大,吴国百姓闻风丧胆。东吴皇帝孙皓打算做最后一搏,但先是吴国游击将张相帅率军不战而降,随后陶军的吴国大军纷纷逃窜。黑暗的。孙皓自知无能为力,只好派人将投降书递给王俊。这段历史故事用“金陵王气黯然退”、“一片旗石出”来表达。

参考:《资治通鉴》

王瑞楼舟下益州典故介绍(王君楼舟下益州金陵 悲催收))在这里结束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或者作者投稿,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秋枫,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oz.net/4168.html

(0)
上一篇 2023 年 01 月 01 日
下一篇 2023 年 01 月 01 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