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想一点,多做一点[转]

多想一点,多做一点[转]

1 先来看个例子:
‍‍。。。

2 再举个例子:
不知道男同学们有没有帮女同学在自动售货机买过饮料,买完以后顺手递给她,这一切都很自然。
那么你会不会在递给她之前,顺手帮她把瓶子盖拧开?

顺手把某个人的Hi发给对方,或者顺手拧开瓶子盖,其实都不费什么劲。但这样就能带给对方更好的服务,超出对方预期
关键在于:自己是不是用心,以及有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对方的需求。比别人多想一点,多做一点。

3 实际的工作中也是这样的
也许有同学看出来了,我要说的,其实不是像上面两个例子中的这样的小事,工作中也是这样的。
我们来看一下一些邮件:
邮件1 (From A 2 B):亲爱的xxx,客户想做一个什么什么东西,你看是不是可以?
邮件2 (From B 2 A):这个做不了,不符合我们的业务规则
邮件3 (From A 2 B):那可以给我一个能向客户解释的理由吗?
邮件4 (From B 2 A):哦,你可以说:xxxxxx
邮件5 (From A 2 B):已经和客户做了沟通。这个活动对客户很重要,而且关键是她们有很大的预算,你看能不能有其他办法?
邮件6 (From B 2 A):客户为什么要做这个活动呢?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邮件7 (From A 2 B):xxxxx
邮件8 (From B 2 A):那是不是可以这样,xxxxxx

……
时间就是在这样的反复沟通中耽搁了。而且,如果不是有第5封邮件,也许一笔收入就这样离我们而去。理想的情况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看看这个,是不是好很多:
邮件1 (From A 2 B):亲爱的xxx,客户想做一个什么什么东西,你看是不是可以?
邮件2 (From B 2 A):这个做不了,不符合我们的业务规则,具体解释是这样的:xxx。能告诉我为啥客户要做这个活动吗,预算有多少?我们可以想想是不是有其他的解决方法?
邮件3 (From A 2 B):哦,因为客户xxxxxxx
邮件4 (From B 2 A):那是不是可以这样,xxxxxx
为什么一定要被动的让别人推动你呢,为什么不可以自己主动出击?
还是那个问题,关键在于自己是不是用心,以及会不会站在客户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4 再举一个实际工作中的例子:

邮件(From RD 2 PM):x系统在y时间出了问题,目前已经修复,请大家知晓。

这个有什么问题呢?考虑一下,如果我是这个系统的利益相关人,我会想知道什么:
* 这个问题的影响面?这决定了我是否应该采取、以及采取什么样的补救措施。
* 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问题,问题发生概率怎样?
* 以后怎么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 是否已经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有的同学要说了,这样的话多累啊;原来我只用写短短一行字,现在却要写那么多。

其实在缩短由于多次沟通而造成的时间精力的无端浪费之外,这样做的好处还有两个:

首先,时常提供超出预期的体验,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对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及接下来的合作都很有帮助。提供超出预期的体验,回报是惊人的

第二,这是一个强迫自己加深对自己的工作内容了解深度的过程。如果不主动的去多想多做,而只是被外力推着走,那可能很长时间过去,自己对工作的理解还只是停在表层。

5 最后说一个

情况1:很多人遇到了问题,找老板求助的时候会说:啊,我现在遇到一个什么什么问题,怎么处理比较合适?

情况2:而这样会好一点:
我现在遇到一个什么什么问题?具体问题描述:xxxx
可能可以采取的解决方案有:
A xxxxx;这样的好处是:xxxx;坏处是:xxxxx
B xxxxx;这样的好处是:xxxx;坏处是:xxxxx
C xxxxx;这样的好处是:xxxx;坏处是:xxxxx
因为每个方案都有好处和坏处,我无法判断哪个比较合适,请老板也看一下怎么处理?

情况1中,老板不得不怀疑:你对这个问题真的好好想过了吗?而且,做问答题可比做选择题费劲多了。

PS,如果给出了选项,但是不给出每个选项具体的分析,可能也是不太合适的。因为老板不一定在一线,对具体的情况可能没有你了解的多,只有选项的话,老板还得再分析每个选项的好处坏处。
最后再总结一下,总之,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
自己的心有没有在这里?自己有没有真的站在对方角度上考虑问题?

转自:http://hi.baidu.com/whoqiaoxin/blog/item/c6a30cf45abe30ff7609d741.html

 

文章来源于网络或者作者投稿,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老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oz.net/111.html

(0)
上一篇 2011 年 08 月 25 日
下一篇 2011 年 08 月 29 日

相关推荐